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

遇見化學

淺談電能儲存與液流電池(flow batteries)的最新發展

蔡蘊明於臺大化學系(2014/03/03)

現代的社會高度倚賴能量,其中最大宗的能源來自於天然氣、石油、以及煤這些自然資源。大自然透過上千萬或億年孕育出這些資源,而人類卻在工業革命之後的這短短數百年,就已經將之消耗到產生資源耗竭的危機,這些資源的耗費隨伴產生的污染也同時增加了環境沈重的負荷。替代的核能,看似消耗的自然資源不多,但所產生的輻射污染物亦是燙手山芋,潛在的核安問題更是爭論的焦點。太陽能以人類的歷史時軸來看,可稱永續,但如何有效的進行能量轉換,仍須很多的研究。與水利和風力發電一般,這幾種型態的能源,堪稱靠天吃飯,另具有地域性和電力的不穩定性,對環境的影響也並非沒有爭議。

去年十月二十八號出刊的時代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,提到一個有趣的故事,在1980年史丹福大學著名的生物與環境學家保羅爾利(Paul R. Ehrlich)與保守派經濟學者朱立安賽門(Julian Simon)打了一個賭,爾利認為十年之後,五種常見的金屬之價格將會攀昇,而賽門則認為會下跌。前者的理論是天然資源會趨於匱乏而終將導致災難,因此價格必定上揚,實際上他最著名的就是在1968年寫過『人口炸彈』一書,不難看出他的焦慮;賽門則認為人類充滿了創造力,因此將使基本的資源更易取得而變得便宜。他們的賭注是一把當時價值一千美元的五種金屬組合,賭輸的人要支付十年後的價差。1990年證實爾利輸了,需付出576.07美元。

有學者指出,其中原因不是那麼單純,例如石油與天然氣的價格下跌,並非全然來自於探勘和開採技術的進步,實際上由於許多機具的效能提昇,加上永續能源的發展,其實需求量並未如預期般上升得那麼快。以汽車的里程數來看,2016年汽車工業預期將達成每公升十五公里的目標,而2025年希望達到每公升二十三公里。誠然,透過工具效率的提昇,人類可以減緩天然資源消耗的速度,但不可否認的,資源總會耗盡,人類爭取到的時間,更應用來朝向永續能源的發展衝刺。

上述提到的一些永續能源都有一些先天的限制,以太陽能為例,電力的多寡取決於陰晴,因此電力的儲存和管理是很重要的。即使在傳統的火力或核電廠,雖然白天與夜間的電力需求差異很大,電廠也不能關機等候,這就造成能量的浪費。很明顯的,我們需要電力的儲存設備,扮演調節的功能,以下介紹一些可行的作法。

電力儲存技術簡介

電力儲存技術有幾項基本考量,它的價格要儘量便宜,儲存容量愈大愈好,能快速充放電而且可耐長期的使用,對環境不應造成衝擊,目前的多種作法各有其優劣。

幫浦蓄水法(PHES: pumped hydro energy storage)

此法利用幫浦將水抽至高處蓄水池或湖泊,需要時以水力發電。這種作法無法快速提供電力(反應時間在分鐘的尺度),能量密度低(約0.3 Wh/kg),但較適合大功率和長時間的需求。通常要搭配地形,主要建在山區,可以放大,造價便宜,但對環境會有影響,也有安全的考量,另外湖泊日久產生沈積將逐漸減少容積。

壓縮空氣法(CAES: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)

此法是將剩餘電力用來壓縮空氣,需電時釋放之,轉成電能。這種作法不易放大,因為需要很大的儲存槽,這通常是利用地下的洞穴,所以也有對環境的衝擊;儲存槽也可置於地面,但會佔去空間。較適合大的電場,造價比上法稍高。因為空氣較輕,其能量密度較高(約10-30 Wh/kg),但與幫浦蓄水法類似,反應時間較慢,適合大功率和長時間的需求。但建在地面上的,限於槽的大小,蓄能容量較低。因為壓力問題,有安全疑慮。壓縮空氣時會有熱產生,可以利用。

熱能法(TES: thermo energy storage)

主要搭配太陽能電廠,太陽能白日使用,搭配夜班的熱能發電。不易將規模放很大,適合電能調配,能量密度不錯(約70 Wh/kg),但功率較低,反應時間較慢,約能支持數小時,價格很高。

飛輪法(FES: flywheel energy storage)

顧名思義,此法將電能轉換成飛輪的轉動能而儲藏起來,以目前商用的來看,此法提供的電力(power)最高可達20 MW,電能(energy)最高可達5 MWh,充放電可重複很多次,容易放大規模。反應時間很短,在毫秒(ms)的尺度,由於有摩擦力的問題,電力會隨時間衰減,使用時間只能以分鐘來計算。較適合調節電力品質,做為穩壓器和不斷電系統(UPS),價格較高。

超級電容法(EDLC: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)

雙電層電容器或稱超級電容器具有很高的電容能力,此法提供的電力(power)最高可達100MW,但功率(energy)最高僅達10 KWh,反應時間很短,亦在毫秒(ms)的尺度,使用時間只能以秒來計算,效率高並可充放電約五十萬次,單價雖高,但若考慮可循環多次,價格還算可以接受。能量密度不差,雖不易放大,但能用於突然需要強大馬力的時候,因此特別適於搭配油電車。

以上所介紹者均為運用物理的方法,其中PHESCAES,以及TES適於長時間大尺度的電場儲能之用。其它幾種則較適於中等電力需求,但需快速反應時間的使用,不過也普遍的偏貴。

電化學電池(electrochemical cell)的運用

運用化學的電化學電池當然也很重要,其實有調查顯示電化學電池最適合搭配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系統。它具有位置的活動和可調整性、可放大規模、容易操作、結構固定等優點。與超級電容法一樣,同一個裝置即可做到電力的輸出和儲存,因此空間的運用較為節省。適用的電力和電功範圍,與上述的方法剛好互補。它的缺點是不能放電過深(最多放出80%),否則會影響使用壽命,隨著使用時間增長,其效能會慢慢衰減。

氧化還原液流電池(redox flow batteries)

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是較晚近所發展的電池系統,裝置如圖一所示,其兩極的電解液可分別另外儲存,需要時透過馬達將電解液引入,因此可儲存的能量決定於槽的大小,提供的功率最高可達 6-120 MWh,能量密度也不錯(約 10-50 Wh/kg)。因為產生電力的裝置與能量的儲存位置分離,容易放大而且架設很有彈性,供電反應速度在毫秒的範圍,電力可透過並聯調整,約在 2~100 MW的大小,供電時間可長達數十小時。由於它運作的可逆性,放電與充電使用同一裝置,能量的轉換是透過金屬離子的氧化價數變換,不會消耗金屬,可容許深度的放電而不影響生命週期,因此使用壽命很長。兩極的電解液分開存放,相互滲漏的機會小,自身放電的機會小,且安全性高,使得能量可長久儲存。裝置簡單,容易維護,價格不高。

它的缺點是能量密度還是不夠高,因此要使用在汽車這種行動裝置上仍需研發。由於電解液是流動性的,效率必需考量電解液擴散到電極表面的機製,為了增加電解液與電極活性位置的接觸,電極面積需求高,使得裝置變大,也使得能提供的電流密度降低。電解液是由攜帶電荷的離子組成,其流動方向也會干擾電流。

Art editor Img

圖一  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的簡圖,兩極的電解液用不同顏色表示,透過馬達將電解液輸送至電池中。本圖之電解液以釩金屬的系統為例,實線箭頭表明充電時電子與質子流動方向,以及釩離子的化學變化;虛線箭頭則為放電時的狀況。分隔兩極的半透膜,只容許質子的通過。

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目前只有少數的系統可以使用,本文以目前研究最多也最成功的釩金屬系統為例說明。如圖二所示,此系統透過正二價與正三價的釩來搭配,正極的系統使用的是釩的氧化物離子,負極則直接使用釩離子。為了讓電荷平衡,中間的半透膜只能讓質子(H+)通過,藉以調控兩極電荷的中性;這個半透膜是此裝置最昂貴的部份。例如充電時負極的釩(III)轉成釩(II),少去的正電荷需要質子從正極滲透過來補足。電解液的酸性是透過硫酸溶液(約5M)來提供,因此盛裝器具以及馬達必須能抗酸性的腐蝕。由於此系統兩邊都是使用釩,因此即使有釩的滲漏亦不會造成困擾。

Art editor Img

圖二  釩金屬系統兩極在充放電時發生的化學變化

在25 oC時,此電池的標準電位Eo = 1.26 V,但因為濃度影響電位,實際使用時的電位為 1.4 V,透過並聯可組合出各種電壓。其儲存的能量密度不超過 25-35 Wh/L,單一的電池若要提供數百安培,需要超過 6000 cm2面積的電極活性表面,這些限制是目前尚不適用於行動裝置的主因。目前油電車使用的大多為鎳氫電池或鋰的系統,其功率密度最高可達 120-200 Wh/kg,與之相比,氧化還原液流電池在這個方向上仍需提高一個級數。其潛在的優點在於電力系統與電能儲存的可分割性,使得電能儲存更具彈性,有機會克服目前一百公里的極限。電解液可以快速更換充填,可以更方便使用。

可以研究的方向包括研發非水溶液的電解液,以及活性高的電極材料。水溶液的電解液,因為水的密度高,對功率密度是負面的影響,若能改用密度較低的有機溶劑,同樣的體積,重量減輕,功率密度就可提升。

使用水溶性有機物質的氧化還原液流電池

可惜的是目前氧化還原液流電池堪用的系統很少,適用的金屬離子對水的溶解度不夠高,如上述的釩,價格較貴,也有汙染環境的顧慮,今年元月九號出版的『自然』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,哈彿大學的哈斯金森(Huskinson)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,研發出了一種沒有金屬離子的液流電池,使用的正極是醌/氫醌(quinone/hydroquinone),負極使用 Br/HBr (圖三)。

Art editor Img

圖三  最近在『自然』期刊發表的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系統(參考資料3),沒有使用任何金屬離子。正極使用的AQDS是一種水溶性的蒽醌二磺酸(anthraquinonedisulfonic acid),還原之後得到的結構屬於蒽氫醌(anthrahydroquinone),負極則是溴的組合。

這個系統宣稱有數項優點,其一是AQDS價格便宜,因此適於放大。天然界有許多的醌化物來源,若能使用,還可符合綠色化學的原則。其次,本系統反應快速,高於釩的體系,可直接使用碳紙電極(carbon paper electrode)而不需要金屬催化劑的幫助,因此電極價格便宜。充電時只要低於 1.5 V,不會有水電解的困擾。使用的納菲 212 薄膜 {Nafion;杜邦公司生產之質子交換薄膜}表面攜帶負電荷,因為AQDS的磺酸在水中解離成的磺酸根也是陰離子,因此不會通過該半透膜;另一不會滲透的原因是蒽醌二磺酸體積很大的關係。至於溴是否會滲透,經過研究並不會是問題。然而溴是具有腐蝕性的,這對盛裝器具以及安全性具有負面的影響。

蒽醌二磺酸對水的溶解度超過 1 M,其能量密度可達 50 Wh/kg,比上述釩的體系高。此體系的電力密度可超過 0.6 W/cm2 (於1.3 A/cm2),相對的,上述釩的系統只有 0.1 W/cm2。蒽醌的系統另一好處是容許化學家透過取代基調控半電位和水溶性,由於取代基離反應中心很近,影響力較大。如圖四所示,在AQDS的結構上多加兩個OH官能基的DHAQDS,可將電位數值增加11%。使用有機化合物的好處就是有機會使用有機溶劑,如上述討論,可增加能量密度。在這些方向上,可預期有許多研究空間。

 

總結

為了有效運用如太陽能或風能等永續能源,勢必需要有效的儲能系統來搭配。要發展行動電源,提升電動車的使用率,也需要有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電池。液流電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系統,其電力(決定於電池大小與組合)與電能儲存(決定於儲存槽的大小)的可分開性是非常吸引人的。哈斯金森的精采工作所具有的突破性,讓我們看到許多的可能性,值得注意。

參考資料

  1. Walsh, B. TIME October 28, 2013, 24.
  2. Alotto, P.; Guarnieri, M.; Moro, F. Renew. Sust. Energy Rev. 201429, 325.
  3. Huskinson, B.; Marshak1, M. P.; Suh, C.; Er, S.; Gerhardt, M. R.; Galvin, C. J.; Chen, X.; Aspuru-Guzik, A.; Gordon, R. G.; Aziz, M. J. Nature 2014505, 195.
  4. Soloveichik, G. Nature 2014505, 195, 163.